<<伤仲永>>谈成才<<与友人书>>谈做学问,强调的重点不同,具体有什么不同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6 11:57:05
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求之。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,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。其诗以养父母,收族为意,传一乡秀才观之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,其文理皆有可观者。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,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,不使学。
予闻之也久,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,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。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。又七年,还自扬州,复到舅家,问焉,曰:“泯然众人矣。”
王子曰: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。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贤也,不受之人,且为众人。今夫不受之天,固众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邪!
人之为学,不日尽则日退。独学无友,则孤陋而难成。久处一方,则习染而不自觉。不幸而在穷僻之域,无车马之资,犹当博学审问,古人与稽,以求其是非之所在,庶几可得十之五六。若既不出户,又不读书,则是面墙之士,虽有子羔·原宪之贤,终无济于天下。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衷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.''夫以孔子之圣,犹须好学,今人可不勉乎?

顾炎武《与友人书>>,在我看来和<<伤仲永>>谈的东西不是重点不同,而是事实的本质就不一样.后者说的是一个实例来告诉人们事理,前者应该说是用一种论证的方式,另外,教育方式也是它们不同的一点,前者强调的父母的教育方式,后者说的是学生自己,侧重点不同.结果,前者没有结果,只是一种讨论,而后者是活生生的实例说话.可以理解成前者是议论文,而后者是记叙文,虽然都属于散文

顾炎武《与友人书>>,在我看来和<<伤仲永>>谈的东西不是重点不同,而是事实的本质就不一样.后者说的是一个实例来告诉人们事理,前者应该说是用一种论证的方式,另外,教育方式也是它们不同的一点,前者强调的父母的教育方式,后者说的是学生自己,侧重点不同.结果,前者没有结果,只是一种讨论,而后者是活生生的实例说话.可以理解成前者是议论文,而后者是记叙文,虽然都属于散文

一个是强调结果,一个是强调过程

你傻呀,SB